(一)雙溪瀠秀,綠疇平曠,勝境立宮牆。德智兼修,中西融貫,救世育賢良。
東吳舊譽,臺灣繼刱,聖道必弘揚。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日月看重光。
(二)桃李爭榮,春風和暢,弦誦樂無量。博愛胸懷,自由思想,行健達堅強。
東吳舊譽,臺灣繼刱,聖道必弘揚。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日月看重光。
(三)風雨雞鳴,晨鐘敲響,英俊共升堂。科學新知,心靈修養,蔚起樹乾綱。
東吳舊譽,臺灣繼刱,聖道必弘揚。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日月看重光。
(四)海闊天高,前瞻開朗,志氣自軒昂。敬業樂群,開來承往,國運進隆昌。
東吳舊譽,臺灣繼刱,聖道必弘揚。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日月看重光。
東吳大學校歌 影音版
東吳大學校歌 弦樂版 ,由東吳音樂系校友組成的 沃夫岡室內樂團 演奏。
東吳大學校歌出現於1920年。迄今歌詞歷經三次變動;樂曲則源自一首由住
在美國波士頓一位名叫H.S. Thompson的詩人音樂家,於1857年所寫成的美國民謠
《Annie Lisle》。本校與美國多所大學,例如康乃爾大學、以及香港的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和香港嶺南大學,皆使用此曲作為校歌。
東吳大學的校歌歌詞原為英文。1935年的中文歌詞說明東吳在「葑溪之西,
胥江之東」,驕傲地強調東吳人是「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1935年以後的歌
詞則填入東吳校訓「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更說明創校宗旨是「中西文藝,並
蓄兼輸」。
現在的東吳校歌則是在1963年由中文系曹昇教授所作,將外雙溪美麗
的山光
水色「雙溪瀠秀,綠疇平曠」表露無遺,而「德智兼修,中西融貫」,則
是東吳
大學從蘇州到台北的一貫精神,希望學生有高尚品德,而且具備中西文化
素養。
第一首東吳大學校歌(1935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0NjU5ODIw.html
葑溪之西,胥江之東,廣廈萬間崇。
憑欄四望,虎嘐金雞,一例眼球籠。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皇皇母校,共被光榮,羨我羽毛豐。
同門兄弟,暮雲春樹,記取古東吳。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天涯昆弟,一旦相逢,話舊故鄉同。
相期努力,敬教勸學,分校遍西東。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第二首東吳大學校歌(1935年後)
楊永清校長填詞
天開圖畫,地秀山湖,佳勝蔚東吳。
人傑地靈,雲興霞起,黌序創宏圖。
中西文藝,並蓄兼輸,國運待昭蘇。
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更免以同符。
資籌中美,經始規模,堂廈峙姑蘇。
道契大同,教無畛域,一體治洪鑪。
致知格物,學應時需,中外早馳譽。
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更免以同符。
茫茫禹域,整頓匡扶,責任在吾徒。
法治興邦,培才滬上,幾輩已前驅。
經綸政法,理國嘉祺,群治最相須。
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更免以同符。
春風廣被,化雨沾濡,永念繫東吳。
天涯一室,氣求聲應,同樂共艱虞。
輔國維材,廣才維學,眾望注東吳。
古今完人,天地正氣,更免以同符。